苏伯民:《莫高窟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与策略》

2022-05-25 浏览量:


Hello,还记得我们之前报道的“2022遗产与气候 国际古迹遗址日学术研讨会”么?这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遗产保护与气候变化这一议题最高水平的研讨之一。很多小伙伴由于种种原因,没能看到会议直播,所以,为了弥补大家的遗憾,从今天起,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会上的精彩发言。第三篇,苏伯民:《莫高窟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与策略》

前几位专家的精彩报告,都是从一个大的时空范围之内,讲气候变化和人居环境,人类社会的影响。我就从敦煌研究院的角度出发,从莫高窟这样一个遗址谈一点我们这些年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一些关注、研究,以及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一些实践探索。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汇报。一个是莫高窟的概述,还有气候对莫高窟的影响,还有我们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及我这两年被国家文物局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OMOS气候专业委员会专家小组,其间参与文件起草的过程,和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向各位做一个汇报。


去过敦煌的人可能都比较熟悉莫高窟,我简单介绍一下莫高窟所处的地理环境。它位于敦煌市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青、新三省区的交界地带。东邻瓜州县,西部和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南界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哈萨克族自治县相连。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约25km处,与库姆塔格沙漠毗邻,东邻三危山,西接鸣沙山。莫高窟就坐落在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的大泉河西岸的岩壁上,形成了南北长1680m的石窟群。可以说它四面都是沙漠戈壁,中间有一个崖壁,它在崖壁上进行了一千年石窟的开凿,形成了今天规模宏大的莫高窟。莫高窟地处戈壁沙漠的腹地,空气干燥,雨量稀少,这种极其干旱、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环境,可以为壁画的长期保存提供非常良好的大气候环境。据常年观测,莫高窟的年平均降水量仅30到40mm左右,蒸发量却高达4200mm。窟外的最高气温能够达到44度,最低的时候为零下27度,在最干燥的时候常有空气湿度为0的纪录。



莫高窟有492个洞窟,主要的文物是由壁画和彩塑组成,壁画的制作取自于当地的黏土,它极易受到雨水和可熔岩的侵蚀。常年以来我们非常注重莫高窟的湿度对壁画的影响。根据近期观测的结果,莫高窟的雨量出现了缓慢增加的趋势,并且极端的降雨量也出现了频次增加的状况。特别是2021年,莫高窟一天的降雨量就达到了29.1毫米,这是这些年来观察到的最大降雨量。这样的降雨量造成了莫高窟疏松的崖体局部有一些被冲刷、掉落的岩石。


另外一方面,也造成了窟前暂时的一些洪水现象在2011年、2012年到2019年连续十年间莫高窟发生了三次洪水,其中两次最大的洪水冲毁了通往莫高窟道路上所连接的桥梁。这些极端气候灾害的出现近几十年来很少出现的一个降雨量状况所造成的。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加大了对莫高窟降雨量的勘测力度,以及防止降雨对遗址所造成影响的保护工作。


降雨量之后,我们对局部的崖体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和加固,也与当地的气象部门开展合作,已经建设好的监测预警体系进行联动。我们现在已经与甘肃省的气象部门连接,将气象的数据与监测预警体系的数据进行关联,提前预报极端天气以及其对莫高窟所造成的一些影响。



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基本可以控制降雨对岩体所造成的影响,也可以控制降雨所造成的大气象的湿度升高对洞窟所造成的湿度升高影响。


另一方面,莫高窟处在极干旱的沙漠环抱地带,防沙治沙也是我们长期进行的一项日常性工作。这些年在敦煌地区极端的沙尘暴天气也是经常出现,我们对山顶的治沙工作从50年开始一直到持续到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立体的防沙网,有效遏制了沙害对壁画和彩塑的侵蚀。再一方面,莫高窟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据我们统计,截至2019年,莫高窟的游客达到了创纪录的219万的高峰。游客进入洞窟以后,会造成洞窟内的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的升高我们前些年进行游客承载量的测试,现在我们规定,一旦遇到降雨天气,就关闭洞窟。这个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洞窟内的湿度超过62%。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说有效缓解了极端天气降雨对莫高窟岩体,以及洞窟壁画所造成的侵蚀作用。


同时,我们还公布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和游客管理的政策。比如说极端天气和降雨的气候状况下,我们就及时关闭洞窟,也通过各种媒体向游客和社会公布莫高窟关闭的信息。从保护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游客也能够理解现在保护第一的做法。通过这些年各个方面的管理实践、保护实践,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管理效果,这就是现在整个莫高窟的做法。


从2018年-2019年,我两次在巴黎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与ICOMOS所组织的气候变化与遗址的专家委员会,这个专家委员会正在起草全球遗址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已在今年3月30日到4月2日之间,通过线上形式开展了三天的视频会议,来自全球的20多位专家针对已经起草的文件进行交流、修改。这份文件的内容将继续在今年的下半年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讨论、修改,计划在明年向世界社会与全球相关的组织进行发布。我想我们国家在这个文件公布之后,特别是ICOMOS CHINA应该及时地学习和了解文件的内容,及时向组织的会员公布这样的文件,并且结合我们国家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以及我们遗址分布在各个地方不同位置的一些气候条件,利用好、学习好这些文件的精神,把我们国家的气候变化与遗产,特别是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我简单的发言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文字内容经发言者审核 文字整理:王可悦



作者 |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分享到:

最新新闻